close

情──人類一生的課題   楊蓓老師溫哥華講座後記

P1110459.JPG  

       在這早晚已透出沁涼如水的秋意,然而日中陽光依舊明艷照人的九月上旬,風塵僕僕的楊蓓老師來到了法鼓山溫哥華道場,為青年一族展開了一場談親情、友情與愛情的青年工作坊,也為在移民路上踽踽前行的熟齡一族,帶來了一連三個晚上的「親密與孤獨」講座。這四天當中,楊老師如珠的話語縈繞在講堂的樑間,點點珠璣卻落入了聽眾的心間。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元好問的<摸魚兒>詞是金庸筆下令人唏噓不已的愛情執著,而在楊老師的青年工作坊中,「問情」則是讓青年們藉此審視糾纏在親情、友情與愛情中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

      拿一張紙,畫上五個圓圈,中間的是自己,上面的是父母,左下是戀人,右下則是好友。在上方、左下與右下三個圓圈中寫下自己對此人的描述,然後再用實線、鋸齒線以及虛線將這三個圓圈與中間的圓圈連結起來。實線是關係良好,鋸齒線是衝突齟齬,虛線則是關係疏離。然而人世間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反映在圖上的線條也呈現出多元交錯的面貌。在楊老師的故事引導以及小組分享的活動中,這群青年朋友們開始學著如何藉著自己所畫出的關係圖,檢視與父母、戀人以及朋友之間的關係。或許這樣的審視方式對許多青年人們而言是陌生的,但是楊老師藉此所播下的種子,假以時日待時機成熟,將能伴著大家在情字路上悠遊前行。

      而「問情」卻非青年人們的專利,在移民路上匍匐前行的「留鳥」與往返於故鄉與新家園間的「候鳥」們,卻也是為「情」而留,為「情」而飛。楊老師以「吊橋」來比喻移民路,也用此來比喻人類一生的道路。動盪的吊橋帶來的是不安與焦慮,緊握鋼纜的雙手則是期待能控制局面的力量。而不安與焦慮的背後,原來是怕吊橋翻覆失去所有辛苦建立的安全感,原來竟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分離焦慮」。為了怕失去,我們緊握著吊橋的鋼纜,為了怕失去,我們嘗試著掌控一切,為了怕失去,我們用風箏線拴住了摯愛,然而這樣的愛,這樣的掌控竟是親密關係的致命傷。從楊老師口中的一個個故事,我們看到了自己手中的風箏線,也看到了身後的那絲風箏線。

      但是人的眼睛總是看得到別人看不到自己,唐太宗曾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如今楊老師也教我們「以人為鏡」,從人們的眼中認識自己,讓我們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內心,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承認自己的恐懼。只有真實的面對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夠懂得自處的樂趣,也才能享受「孤獨」,不再時時攀緣。

     楊老師在笈赴加州迎向另一群翹首盼望的聽眾之時,也為我們留下了一道人生課題。讓我們學習如何審視自己的內心,審視心中的「情」。


陳樂瀅 / 報導

P111048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哥華道場DDM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