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快樂學佛人】圓滿報導

快樂學佛人溫哥華班第三次課程照片 0902.JPG    

法鼓山溫哥華道場開辦的快樂學佛人於十月二十日(星期六)進行最後一次課程。經過前兩次課程之後,學員們都已經彼此熟悉、也具備了基本的佛門行儀一早進入道場,有人合掌問訊,互道阿彌陀佛,有人虔誠就地禮佛,也有人在座位上閉目靜坐,世俗、煩雜的無明很快就自然而然拋諸身後,心淨則國土淨,眼下就是一塊淨土。

主持人陳麗珠菩薩一上台就帶給現場充滿朝氣、歡樂洋溢的活力接下來的分享時間,學員們分享了在生活中練習運用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的體驗,王財木菩薩從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和為了滿足口慾而想要的美食來分享他的經驗;很年輕的江嘉哲菩薩以他自己想要買新電腦和思考是不是需要新電腦的功能之過程,來分享時下年輕人面對電子產品誘惑時,應該如何運用四要,理性面對;張新玲菩薩則以她從三個大衣櫥到一個小衣櫥的改變,分享需要的不多,簡單生活最好的輕鬆自在。看來每個人都能夠從練習四要中獲得真正的內心安定。


快樂學佛人溫哥華班第三次課程照片 0102.JPG    


今天上課的主題踏上學佛之路,在果舟法師和學員們親切的互動下,學員們紛紛說出個人學佛的動機、學佛的因緣,答案包括為了快樂、祥和的生活、少一些煩惱、不要下地獄等等。接著,法師為學員們剖析一般人學佛的層次,從剛開始有所求,再一步一步提昇到無所求的層次,循階梯而上,運用方法,減少煩惱,達到開啟智慧的修行境界。我們要向佛陀學習慈悲和智慧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為提昇個人生命的品質、氣度。

學佛必須是解行並重。解門是透過個人自修或群體共修來理解佛法,法師介紹了聖嚴師父的著作中適合入門的書籍,包括: 佛教入門、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學佛知津、律制生活、念佛生淨土。參加法鼓山各種課程、心靈茶會、或讀書會等等,則是最好的共同學習。行門一般指誦經、拜懺、禪坐、念佛,藉由這些基本功夫,讓佛法義理深入身心。廣義的行門包括在生活中運用佛法,待人處事、家庭或工作中都能修行佛法,做慈悲事,做智慧事。一方面對自己的習氣懺悔 另一方面對別人的習氣要以包容心接受,善解他

學佛中還有二種資糧:福德和智慧。福德是過去的耕耘,現在的善果;智慧是自在安樂的人生觀。透過四福,可以累積福德,是增福的妙方,四福就是: 知福、惜福、培福、種福。修福得以讓現世享有家庭和樂、生活無缺、身體健康、遇善友接引,聽聞佛法。智慧可以幫助我們自在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如家庭事業、無常變遷、個人煩惱等等。世間的智慧包括學問、知識、技能,而佛法的智慧是明白因果、因緣、無私、無我。我們要從世間的智慧,提昇到佛法的智慧,才能超越煩惱,提昇生命品質。

 

快樂學佛人溫哥華班第三次課程照片 0302.JPG


常一法師緊接著為大家介紹法鼓山規劃完整的佛學課程,除了傳統的實體課程,也透過現代科技建置了數位課程,與時並進,不論是工作忙的上班族或散居全球各地的信眾,都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修行不落人後。從入門課程的讀書會、心靈茶會、快樂學佛人,基礎課程的福田班,到進階課程的佛學班、禪學班,還有涵蓋三個平台的數位課程,包括心靈環保學習網、法鼓網路電視台、資源共享的Youtube五個頻道,以及法鼓講堂的現場直播。課程內容豐富、選擇多樣化,任何人都可以輕易找到適合的課程,但是,法師進一步指出,數位課程雖然有其方便性,實體課程則獨有共學、廣結善緣之益處,更具效果,因此,法師仍鼓勵學員們盡量把握機緣,報名參加各地分支道場舉辦的實體課程。最後,常一法師更勉勵學員們,要把佛學課程變成學佛課程,讓知識變成力量,而不是裝飾。

 

 快樂學佛人溫哥華班第三次課程照片 0202.JPG  快樂學佛人溫哥華班第三次課程照片 0702.JPG 快樂學佛人溫哥華班第三次課程照片 0802.JPG  


前兩次課程雖然都安排了出坡的時間,但今天安排了一堂完整的出坡禪課程,讓學員們能有較完整的體驗。常盛法師細心地為學員們講解出坡如何和禪法相應,指出禪是身心平衡的狀態,只要能讓我們身心放鬆,行、住、坐、臥,起心動念都可以是禪。法師更以禪宗六組惠能為例,告訴學員們歷代有很多祖師大德都是在勞動中開悟,而不是在蒲團上開悟。接著,法師以自己過去在總本山大寮領職的親身經歷,和學員們分享了一段法師和聖嚴師父的互動,凸顯出坡勞動和修心的緊密關係。然後,再播放一段世尊釋迦摩尼佛的弟子周利槃特在掃地中開悟的動畫短片,讓學員了解出坡禪在修行中的可貴。

四十分鐘的出坡禪課程在輕柔的樂聲中,不知不覺地就過去了,學員們不論分配到甚麼工作,都能樂在其中,很多從台灣來的學員們都因此回憶起小時候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做打掃工作時的樂趣,不同的是現在還多了一份禪修的安定感。

最後一堂講授的課程是在現代生活中,如何做一個佛教徒,化解一般人對佛教徒的錯誤印象,包括: 與社會脫節、消極厭世、自命清高、離群索居、逃避現實、獨自清修。常一法師指出,佛教的精神是以人本為主,進而關懷社會,以實現人間淨土,佛陀的本懷更是從個人解脫到自利利他,解決人生的煩惱,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法師提供學員以四攝法作為人際間的關懷妙方,四攝法的內容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的方法可以當義工、分享佛法、護持三寶;愛語是以慈愛的語言、表情、動作、態度來關懷、體諒、勉勵他人;利行是利益他人,給人方便、分享資源、為社會服務、不怕吃虧;同事的方法是放下身段、設身處地去幫助、影響別人。法師分別用四則生動、幽默的小故事來闡述四攝法的內容,令人印象深刻。


 快樂學佛人溫哥華班第三次課程照片 1302.JPG  快樂學佛人溫哥華班第三次課程照片 1502.JPG  


藉由快樂學佛人課程的因緣,今天更有十二位初發心的菩薩求受三皈五戒。在簡單隆重的皈依典禮中,果舟法師先向大眾開示,解說受持三皈五戒具有殊勝無量無上的功德,隨後,在皈依弟子完成懺悔、三皈依詞、受五戒、迴向之後,果舟法師一一為新皈依菩薩掛佛牌、發皈依證和結緣品,在維那法師的起腔帶領下,全體大眾一同合掌唱誦南無觀世音菩薩,現場佛號特別莊嚴,無論是新皈依的菩薩、皈依多年的三寶弟子、或是尚未準備好皈依的觀禮者,都有不少人感動落淚,令人動容。

果舟法師祝福、恭喜諸位成為三寶弟子,並勉勵大家要以身為三寶弟子為榮,皈依就是另一個智慧生命的開始,接受佛法,道場就是弟子們心靈的家,期勉菩薩們常回道場修習佛法、做義工,增長法身慧命。

緣聚緣散,課程終究要結束。聖嚴師父曾說,他這一生就是實踐佛法的歷程。因著師父的悲願,我們才能在此互相成就、互相成長。果舟法師更勉勵大家,要感恩自己的福報,珍惜自己的善根德,廣種福田、修福修慧、與善相應。生命無常,但生命要有目標,有目標就能忙得很快樂,累得很歡喜,用佛法來安自己的心,心安就有平安。


[張芝瑋/法鼓山溫哥華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溫哥華道場DDM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